当前地点:

中文

选择地点:

药企暗战“非典”疫苗市场

2003-11-17

    种种迹象表明,国际上的制药巨头们凭借雄厚的资金以及科技实力对率先研制出非典疫苗志在必得,而身处非典重灾区的中国企业,更是跃跃欲试。

面对非典,至今尚没有特效药。一时间人们把希望寄托在了能预防非典的疫苗身上,中外药企也纷纷介入疫苗市场。“如果我国不加快研究速度,尽快拿出自主研发的非典疫苗,恐怕抗艾滋病药物的历史就会重演,到时处处受制于人,遗患无穷啊!”一位业内人士感言。

逐鹿非典疫苗市场

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倪道明告诉记者,目前众多药企之所以在相关领域大力研发,不仅仅是为了争夺SARS疫苗市场空间,更多看中的是以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技术和设备来应对未来市场。

面对非典疫苗,中国药企这次反应不再迟钝,中国生物制品总公司近日宣布,为加快有关防治“非典”的疫苗等生物制品的研发与规模化生产速度,确保市场供应,公司将投资5亿元,建设国内目前最大的预防性生物制品研发生产基地。

进入非典疫苗研发领域的并不只有中国生物制品一家,隶属于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团的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也参与了角逐,是目前少数几个承担国家“非典”疫苗研制项目的公司之一。负责人尹卫东告诉记者,二月份广东开始流行SARS不久公司就开始追踪疫情发展情况,组织力量研制疫苗。目前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

据了解,目前除了少数几个国家指定的研发SARS疫苗的机构和企业外,国内众多疫苗企业、科研院所、大学院校,也都自主投入到了SARS疫苗的研发当中。4月23日,国务院常务办公会议决定,中央财政设立金额达20亿元的非典防治基金,其中一部分用于预防非典疫苗的研制。

国内众药企厉兵秣马的背后,是数家跨国制药巨鳄的步步进逼。据了解,向中国出口和在中国分装的疫苗产品、几乎占据了中国计划外疫苗半壁江山的安万特巴斯德公司、葛兰素史克公司、美国默沙东和美国凯隆等跨国药企,纷纷对非典疫苗研制有所动作。

葛兰素史克上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吕晓翔对记者表示,公司正在会同WHO和医药疫苗界的同行,共同探讨研发疫苗的可能性,同时该公司投资达2100万美元在上海建立的疫苗合资项目一期工程也将于8月开工。

美国凯龙疫苗公司亚太区负责人舒俭德对记者说,目前凯龙已经在研究SARS疫苗。法国安万特巴斯德公司市场部主管易青则表示,目前,公司在SARS疫苗研究方面进展还是比较顺利。

由于资金及技术上占有明显的优势,外国公司先期研究出非典疫苗可能性极大,对此卫生部计划免疫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迮文远研究员说:“外国疫苗进入中国市场是一件大好事,这好在什么地方呢?就是补充了我们的缺点,外国进入中国市场的疫苗,我们以前是没有的。换句话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为什么人家有你没有,并且是我们自己能够做到的,这对国内制药企业将是一个大的促进。”

   研发与产业化脱节钳制国内药企

对于涉足计划外疫苗市场不过几年光景的国内疫苗企业来讲,研发生产非典疫苗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似乎不少。

与外国大企业主导疫苗研制不同,在中国国内目前出现了这样一种局面,政府主导的科研院所担当非典攻关的排头兵,除了少数几家企业外,大多数企业都成了二线的协作者和观望者。

过去,国家计划免疫用的疫苗基本上是定点生产、定点采购。国家计划内疫苗生产商仅限于卫生部下属的北京、长春、武汉、昆明、成都、兰州、上海等六大生物制品研究所。按理说,这次“非典”疫苗研制工作,六大研究所或者研究所改制后的企业会担当主要角色。但中国生物制品总公司的有关领导对记者表示:“目前各个所没有单独承担的‘非典’攻关项目,只有二三个协作项目。”

中国防治“非典”科技攻关小组的有关领导对记者表示,目前许多机构都在着手“非典”疫苗研制。病原体有扩散的隐患,国家也在对研制疫苗机构的资格加以限制。

中国生物制品总公司的领导表示:“计划经济时代,疫苗产品由国家定价,生物制品研究所即使亏本也得生产。使得生物制品研究所自有资金流动不起来。造成了现在研究所研发能力、硬件设施的弱势。目前,总公司正在改造p3实验室。今后“非典”疫苗的产业化离不开定点生产企业。现实情况是,一旦疫苗问世,有能力生产的是这些生物制品研究所体系内的企业,现在却没有资格和实力成为研发的主导。

惟一的一家国家定点疫苗生产企业———天坛生物,原身为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现在与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和华大基因联合研制“非典”疫苗。因为以天坛生物自己的力量,连研究必须的病原体都不能接触到。天坛生物研发部的人士认为,目前多个机构都在进行“非典”疫苗研究,其中不乏企业资助的机构。关键是谁能率先取得突破。只有率先获批上市的产品,根据专利保护法,企业在几年的保护期内才会有利可图。

“我们国家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这个转换过程整个研发链没有很好建立。我们正在逐步采取措施纠正解决这个问题,建立新的机制。只不过SARS突然暴发,又把我们这个问题显露出来,当SARS控制下来之后,我们静下来会总结很多经验,使我们的企业也扩大他们的研发能力。”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何维告诉记者。

谁会成为最大赢家

据了解,目前我国批准正式生产的疫苗大约有30种,但是由于支撑技术以及生产设备落后,一些产品的质量受到了限制,加上研发与产业相对脱节,国内疫苗发展的整体环境亟待改善。

北京科兴的尹卫东表示,我国的疫苗质量与国际体系还有差距,作为科兴这样的新兴企业,要缩小这样的差距,就要从研发设计等方面全过程控制。这样我们和国际品牌是同样的质量,但价格就占了优势,在国际市场也是一样的。

随着新型疫苗企业的发展,在我国的有价疫苗市场,逐步形成了国内疫苗企业和跨国疫苗企业分割市场份额的局面。那么在“非典”疫苗这一潜在市场中,谁会成为最大的赢家呢?

对此迮文远研究员对记者表示:“我看是中国,因为中国政府很重视,这是一个有利的条件。现在从生命科学发展来看,我们和国外基本上是同步的,没有落后。只要把中国的科研力量集合起来,开发疫苗,我认为,中国会成为这个市场最大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