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时代]【2010年10张商业新秀面孔】尹卫东:甲流疫苗第一人
2010-03-02
2010年2月号总第144期 封面故事:2010年10张商业新秀面孔 作者:阚世华
2009年9月2日,科兴生物获得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生产批准文号,成为全球首支获准投入使用的甲流疫苗。从准备到拿到毒种,从研发到上市,尹卫东的科兴生物创造了一个奇迹——只用了短短87天的时间。
2009年,应该算是尹卫东转运的一年。3月,一种新流感病毒——甲型H1N1流感从北美发端,逐渐侵袭全球。世卫组织于6月11日首次将大流行流感预警级别提升到最高的六级,宣布全球流感大流行。9月2日,科兴生物获得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生产批准文号,成为全球首支获准投入使用的甲流疫苗。从准备到拿到毒种、从研发到上市,尹卫东的科兴生物创造了一个奇迹——只用了短短87天的时间。
此时,尹卫东从幕后走到了前台。
尹卫东 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声名鹊起
最初,通过SARS疫苗与流感疫苗的研发,北京科兴成长为一家在国内外颇具声誉的疫苗研发与生产企业,具备了产品研发的国际化、产品质量的国际化的水准,并与一些国际机构建立和保持了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关系。
早年一直被资金所困的尹卫东,2003年9月,通过反向收购在美国OTCBB(场外柜台交易系统)挂牌,终于有了自己的融资平台Sinovac(中国疫苗)。由此尹卫东的公司也成为当时中国在北美市场的前45家上市公司里惟一一家生物技术公司。Sinovac在上市融资过程中不断摸索,条件成熟后,又申请由OTCBB板块转到AMEX(美国证券交易所)挂牌,并于2004年12月成功获得批准。至此,北京科兴为自身建立了国际化的资本运作平台,为后续的兼并收购、融资提供了工具和舞台,同时也使企业声望得到大幅提升。
尹卫东介绍,“北京科兴从一开始就立志做一家国际性的有竞争力的企业。市场是开放的,北京科兴按照国际市场的标准要求自己,与国际疫苗企业在同一个市场、同一个平台、同一个规则内竞争。”
8年前的中关村,几乎没人知道“北京科兴”。但从研制我国第一支甲肝灭活疫苗、第一支甲乙肝联合疫苗、全球第一支SARS灭活疫苗到与全球同步的大流行流感疫苗,这家始终战斗在防疫第一线的疫苗企业,如今不仅在国内名声鹊起,更是令全球瞩目。
漫漫征途
20年前,农历7月的一天下午,烈日当头,在狭窄弯曲的田间土路上,村支书推着板车,艰难地走着。村里离镇上不过几里地,满满一车的板蓝根却让他几度停歇。看到田里大片大片东倒西歪的稻子,他又不敢歇得太久。
全村人口不过500多,有60多人因甲肝病倒。许多壮年汉子已手不能缚鸡,乡亲们面对黄澄澄的稻子,只能望而兴叹。
回忆20多年前的那一幕,曾是防疫站医生的尹卫东说:“在我内心有一种冲动。”20世纪80年代,中国甲肝横行。那时没有诊断试剂,没有疫苗,甚至连甲肝病毒都没分离出来。在甲肝流行病区,人们只有焦急和恐惧。
1985年,尹卫东通过自行研究,成功分离出甲肝病毒株TZ84。但直到1988年,他和唐山防疫站的同事才研制出国内第一个甲肝诊断试剂。就在这一年,上海甲肝大流行,有30万人发病,给上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5亿元,间接经济损失达5.57亿元。
当时,尹卫东一直在想,如果这时候有疫苗就完全有能力保护大多数人的健康,经济损失也可以避免。
尹卫东将目光锁定在自己分离出来的甲肝病毒上。他决定成立公司,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
1992年,尹卫东注册了唐山医学生物技术开发公司。创业初期,尹卫东没有资金,是通过原单位的贷款才得以起步,“那时,办公室和桌椅都是从原单位租借的。”尹卫东笑着对《中国新时代》记者说,这也算是他的“第一桶金”。
1993年,尹卫东第一次和外资“握手”,成立了唐山怡安生物工程公司,专门从事诊断试剂生产和相关产品的研发。至于为何要与外资合作,尹卫东说,“当时已经想得很明白,做生物技术开发不和国际接轨是不可能的。”因此,外资占公司了55%的股份,尹卫东成了小股东。
但是,生物技术研发成本昂贵,而且研发周期长,需要不断注入研发资金。为了持续发展,尹卫东尝试过不少“生意”,有一阵,他们甚至种起了豆苗。
1995年前后,中国高价从国外厂家进口甲肝灭活疫苗。当时有人在学校里一手拿着美国进口的甲肝灭活疫苗,另一手拿着国产甲肝减毒活疫苗,问学生家长要给孩子打哪种?几乎所有家长都选择了美国进口的甲肝疫苗。“这个场景深深刺痛了我。难道我们国家就真的没有能力为我们的孩子开发生产出比进口疫苗更安全有效的疫苗了吗?”尹卫东痛心地说。
当年就是这件事让尹卫东立志要研发中国人自己的甲肝灭活疫苗,实现“让中国儿童使用国际水平的疫苗”的梦想。
1996年,尹卫东开始和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合作研制甲肝灭活疫苗,该项目被纳入国家科委“九五”国家医药科技攻关计划。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课题组的年轻人都为人父母时,中国第一支甲肝灭活疫苗终于问世了。1999年12月,他们研制的甲肝灭活疫苗通过了科研成果鉴定并获得新药证书,从此填补了国内空白。
但疫苗研制成功只是第一步。尹卫东还要考虑如何把疫苗生产出来、推广出去。如果没有后两步,还是无法完成用疫苗消除疾病的使命。
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尹卫东一直在为资金抓狂。
2001年,尹卫东与北大未名合作,带着项目和人马一起进京,于中关村科技园区内的北大生物城注册成立了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甲肝灭活疫苗产业化的过程,是尹卫东作为经理人遇到的第一大挑战。
说到当初甲肝灭活疫苗车间的设计方案,尹卫东记忆犹新,“当时我和公司的张建三副总两个人拿着国内单位给我们做的车间设计初稿去意大利公司做调整,没想到被他们全盘推翻。这意味着所有的项目建设预算都扩大了。我们当时手里有的只是股东投进来的资本金,一个不慎就会引发公司的财务危机!”
尹卫东和张建三一夜无眠。他们深知这个决定的关键性。谁都想把产业做大,而尹卫东更迫切地希望有一天国产疫苗能走向世界,与美国疫苗一决高下。
天亮时分,他们终于下定决心:无论代价多大,也要让中国第一支甲肝灭活疫苗走上国际化的道路。
“事实证明,当时的决策是正确的,虽然在车间建设期间,我们经历了产前的阵痛,但甲肝灭活疫苗在品质上与国际疫苗公司生产的同类产品相比丝毫不差。现在“孩尔来福”已经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稳固的市场,并且开始在全球多个国家注册,已经开始实现出口。”尹卫东自豪地说。
2002年7月,甲肝灭活疫苗成功上市,使中国的甲肝灭活疫苗全部依赖进口的局面成为历史。之后在短短4年的时间里,北京科兴又将我国首支自主研发的甲乙肝联合疫苗和唯一不含防腐剂的国产流感病毒裂解疫苗推上产业化道路。
前途无量
对于未来,尹卫东充满自信的对记者说:“中国有13亿人口,每年新出生婴儿超过1500万,这就是新的目标人群。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条件的持续改善,人们对生物医疗产品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而生物技术的研发和提升又为生物医疗产品的扩容提供了保障。”
借助资本支持,北京科兴在产业链下游已经在不遗余力地布局自己的营销网络。如今,北京科兴已成为一面旗帜,自身销售队伍已近百人,覆盖了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在拓展国内市场的同时,科兴逐渐将目光转向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并致力于向发展中国家提供高品质的人用疫苗,积极参与并协助改善发展中国家的流行病预防。
尹卫东认为,产品没有赚钱,并不等于没有价值。卖产品赚的钱是一个价值,但企业自身还有另外一个价值——社会责任价值,二者相加才是企业真正的价值。“我们的中长期目标是要从一个新兴的中国疫苗专业公司发展成为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领导者,并进而成为全球性生物技术公司。”尹卫东信心十足地说。
不久前,尹卫东荣获中央电视台年度经济人物创新奖,尹卫东笑言:“这个奖项对我是一个意外的收获。”科兴还因持续增长而入选德勤2008年和2009年高科技、高成长中国50强,同时,还进入2009年和2010年福布斯中国潜力企业200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