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药企酣战疫苗市场
2006年全球疫苗销售将达100亿美元
世界卫生组织刚结束的一次会议上,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表示正和包括安万特旗下的巴斯德梅里公司在内的合作伙伴探讨合作开发“非典”疫苗。同期,国内一些医药企业也发出了共同研制“非典”疫苗的信息,短时间内疫苗成为流行用语,一些披上疫苗概念的上市公司也因此跳上了涨停板。
往日单打独斗的医药巨头为何突然联手共事呢?不久前美林证券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揭开了谜底。根据这份最新研究报告,全球疫苗市场将以13%的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06年,世界疫苗市场“容量”将达100亿美元。增长最迅速的是流感疫苗,预计在未来5年内市场规模将翻一番,超过2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到16%。
■全球4/5疫苗市场由跨国药企把持
目前,全球约有20家企业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疫苗生产商,实际上,4家跨国企业垄断了全球85%的疫苗市场。它们分别是葛兰素史克、安万特公司、默克公司和惠氏制药。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的疫苗扩张凶猛,一举拿下24%的江山。
据了解,疫苗市场的成长远快于处方药的增长,是处方药增长的2倍多。1980年至2000年,疫苗市场容量增加了10倍。在著名的决策资源(DecisionResources)公司的新研究《疫苗开发战略综述》的报道中,今后的10年中,有4种适应症———人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丙型肝炎病毒(HCV)、流感和肺病将为7个主要医药市场(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和日本)的疫苗生产厂家提供重要的商业机会。
婴幼儿是目前疫苗市场的主要消费者,2001年婴幼儿的疫苗消费额为25亿美元。由于儿童接种需求不断增长,预计今年整个疫苗市场将增长20%,在2004-2006年间这一增长速度将以10%的速度匀速攀升。
业内人士认为,最新疫苗技术的创新及人们对免疫和病原体抵抗力认识的进展,最终使疫苗市场成为“生猛”的“潜力股”。此次“非典”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使通过接种疫苗作为预防感染疾病的主要工具已经成为共识。因“非典”带动的关注热情为疫苗的生产厂家带来空前的市场机会。决策资源认为,全球耐抗生素的肺炎球菌流行的上升已激发了增加接种比率和开发更有效疫苗的兴趣。最近上市的第一种儿科用肺炎球菌疫苗已在肺炎球菌疫苗的研制上有所突破。
■每年1700多万中国婴儿要接种疫苗
今年3月举行的“2003年中国疫苗学术研讨会”上,中华预防医学会秘书长王贺祥透露,继去年投入8亿元后,今年国家计划用于预防免疫工作体系的投入将达到12亿元。在中国市场上,由于国家对预防的重视,中国疫苗市场的增长率达到15%,高于全球10%的增长率。
目前,我国儿童预防接种常用疫苗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卫生部统一规定的儿童计划免疫用疫苗即卡介苗、麻疹活疫苗等。第二类为卫生部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的疫苗,如乙肝疫苗。第三类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纳入或拟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的疫苗,如乙脑疫苗、流脑疫苗、风疹疫苗、腮腺炎疫苗、甲肝疫苗等。
此外,有一部分国家没有纳入计划免疫范畴的疫苗,如预防水痘、甲肝、肺炎、流感、出血热、狂犬病等疾病的疫苗,这部分疫苗称为自己负担的有价免疫。
如果以现在我国每年出生的婴儿超过1700万的数字为基准,仅儿童免疫接种市场就够各医药企业一争高下。从2001年初,葛兰素史克(中国)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开始引进总部疫苗研制中心的先进技术,从事人用疫苗研究、开发和生产,总投资额高达3000万美元。目前该公司正计划逐步生产灭活甲肝疫苗、水痘疫苗、流感疫苗、麻腮减毒性疫苗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等。从葛兰素史克传出的消息证实,该公司有意将中国变成自己的分装基地,在上海的一期工程也将在本月内完工。
非计划免疫的有价疫苗市场正成为各医药商角力的重点,除了葛兰素史克外,中国疫苗市场还有万安特和默克等巨头的身影。国内介入疫苗的主要有北京天坛生物、长春高新、深圳康泰、上海生研所、华北制药集团等,其中天坛生物、长春高新和中牧股份为上市公司。
业内人士介绍,疫苗市场的竞争也从单纯的价格竞争转向技术竞争,联合疫苗和治疗性疫苗的大受欢迎充分证明了技术的竞争实力。很显然,国内疫苗企业仅有的低价已经面临严重挑战。